设计之家
NEWS
+当前位置: 主页 > 设计之家

著名版画家王琦走了

点击:
我们跟随创杰广告了解著名版画家王琦先生,王琦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拟定在八宝山举行追悼会。让人唏嘘的是,一年前,这位艺术大师才向重庆王琦美术博物馆,无偿捐出了毕生大多数作品和重要收藏文献。王琦与重庆美术事业的发展有着不解之缘,他虽然出生在四川宜宾,晚年长居北京,但他一直以“重庆市民”自居。
 
在渝十年是创作高峰期
 
近两年,王琦的儿子王炜曾多次来渝,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他常讲起父亲在重庆的往事。王炜告诉记者,王琦虽生于四川宜宾,但从小在重庆生长,是“喝着嘉陵江水长大的”。据王炜介绍,父亲1938年曾来重庆工作,同年8月去延安,1939年初再次回到重庆,直到1948年赴香港,他在重庆生活了近10年。
抗战全面爆发后,王琦也毅然投身到抗战宣传的活动中。据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介绍,王琦早期版画创作和美术活动都在重庆,抗战8年正是王琦创作的旺盛 期,他的作品鼓励了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那时正处于抗战时期,王琦老先生也是当时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王炜向记者表示,在重庆的十年,是父亲创作的高峰期。“《野蛮的屠杀》、《警报解除以后》、《嘉陵江畔》等父亲的代表作品,都是以重庆大后方为背景创作的。”
推荐作品登上《时代》杂志
除 了自己创作版画外,王琦在推广抗战版画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贡献。据统计,自1937年7月至1946年6月,仅重庆举办的各类美术展览就达320余次。上万 件木刻作品,以及无以数计的木刻宣传卡片传递到抗战前线和大后方各地,成为战时大后方一道独特而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王炜告诉记者,抗战时期重庆的版画运动引起了美国《时代》周刊驻重庆记者白修德的关注,“当时白修德找到了我父亲王琦,请他介绍抗战木刻,希望能通过宣传,把木刻送到国 外去,我父亲欣然答应。”后来,美国《时代》、《生活》、《幸福》三份杂志曾以10个版面篇幅报道中国抗战木刻的情况,取名为《木刻帮助中国人民战斗》。
随着外国媒体的报道,重庆版画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影响,也获得了世界人民对抗战的支持和援助。
 
带头给重庆美术馆捐画
 
重庆美术馆落成开馆后,王琦也是第一位向美术馆捐赠作品的艺术家。据了解,2014年,《回响——重庆美术60年》展览在重庆美术馆开幕,当时展出的王琦作品都是美术馆借来的。后来此事传到了王琦本人耳中,他立马表示要捐作品。王琦亲自挑选了《闲谈》、《石工》、《售余粮》、《春游》、《古墙老藤》等5件反映各时期创作风格的版画代表作品,创作时间跨度从1945年到1988年。其中1945年的两张作品《石工》和《闲谈》,都是王琦在重庆时创作的。
心系山城自称“重庆市民”
位于中山四路文化产业园的王琦美术博物馆正式开馆时,王琦老先生再次无偿捐出了毕生作品和重要收藏文献。
王炜告诉记者,当时王琦共捐献了自己的木刻、水墨等作品200件,以及500多件文献资料,其中既有《嘉陵江上》、《在冰天雪地中的游击队》等王琦的代表作;也有他收藏的关山月、冯远等艺术大家的佳作。
更让人动情的是,由于年龄问题,当时王琦老先生虽然没有来到现场,但他仍通过视频表达自己对重庆的思念之情。在视频中,王琦老先生一口流利的重庆话乡音未改,动情地表示自己仍是“一介重庆市民”。
 
人物简介
 
王 琦,1918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从小在重庆生长。1939年初,王琦加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其抗战时期的作品表现人民的苦难、重庆底层人民的生活, 在国内外反响强烈,20多幅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1949年以来,历任上海行知艺术学校美术组主任,北京《美术研究》、《世界美术》副主编,《版画》、 《美术》杂志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美术集》主编,《当代中国的美术》主编,《美育丛书》主编,《外国版画百图》主编,中央美术学院教 授,中国版画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主席、党组书记、顾问。出版有《王琦版画集》,论著有《艺术形式的探索》、 《论外国美术》、《美术笔谈》,作品有《人民万岁》、《一日千里》、《晚归》、《古墙老藤》等。
案例欣赏
果嘻嘻奶茶 果嘻嘻奶茶

果嘻嘻奶茶-奶茶招商加盟创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