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设计师往往以挖掘“被设计对象的思想和感情”来取得成功。然而平面设计师要想成功地再现这些“思想和感情”,仅凭纯粹的“美学”是很难达到的。如果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审美直觉心理学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在设计中巧妙地创造出空白并充分利用空白来引导人们的视知觉心理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将人们观察设计作品时的视觉流程以及各种心理能力参与到设计作品的创作中与产品进行心灵上的互动,则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空白”非白
空白是没有任何有形物存在,能够引起无限思维、想象的空灵空间,正由于没有任何有形物可作为我们视觉度量空间大小的标准,所以就使这空白空间具有了一种似乎含有无限容纳能力的意义。在设计艺术中,空白还有可能是“遮蔽”后的“无”,隐藏后的“有”。这种空白中所蕴含的抽象形体不但有一种“空灵”的美,还留有让人们充分想象面纱背后情景的余地,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能深化设计中传达出的信息内容,帮助观众理解其作品,同时又能创造出新的视觉表达方式,使作品“陌生化”,从而引起观众的注意。
二、利用审美直觉心理中的“完结效应”在设计中创造空白
当人们看到被墨水覆盖的一些字迹时,往往能通过露在外面的笔画猜出是何字来;同样当人们观看一幅寥寥几笔的人物速写时,依然能从简单的线条中看出人物的外貌特征。人们具备的这种能力,格式塔心理学家把它称之为视知觉的“完结效应”。这种补足活动“得益于我们知觉活动自身向简化结构发展的倾向。”
而且尤其容易发生在刺激物有明晰的轮廓线的时候,人们明知道它们并不存在,但看上去却存在。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事物的缺席或隐匿的部分,也会成为知觉对象的一个积极的或肯定的成分。在平面设计中我们恰好可以充分利用视知觉的这种认识功能,创造出一种新的视觉表达方式。
在广告设计和标志设计中,我们常常尽可能地创造出简洁明了的图形来加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使作品的诉求重点突出。同时,在这简单的图形中我们又希望包含足够丰富的内容和信息,使作品单纯却不空洞,简洁又回味无穷。
正因为如此,在设计中我们可以大胆地将画面中的各元素进行分解、打散甚至缺失都不会影响到人们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当然,前提是在设计中使用“空白”时,要考虑到观众的认知水平,并不是任意的“空白”都引起人们正确的“完结”(补足)心理。在运用“空白”时应注意两方面。在设计中我们只要充分利用视知觉的思维能动性,通过遮蔽、隐藏、分解、空缺等手法创造出画面的空白,用一个最稀疏的图像、一个最精简的图形、一个“有意味的形式”,给观者心理带来一种轻松感、一种自由感。“少即是多”,这种以少胜多,以极简的表现力取得炉火纯青的艺术和实用统一的效果,把组合元素综合形成一种无声的语言环境,表达出特有的意境和情调,使人们在欣赏中产生联想,思索出内涵,体味其中的艺术魅力,将得到精神上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