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是在二维空间进行的设计活动,在设计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平面设计还包括了印刷产品,比如书籍、广告、特殊商业标志等一些产品的包装。文字、图形、色彩构成了平面设计的元素,在设计者的创作下,利用文字、图形与色彩的构建,表达出设计者的创意,使平面设计作品具有较高的视觉观赏性。
一、平面设计中构成要素的审美特征
平面设计中的构成要素具有秩序美。平面设计是把设计对象通过审美处理,使设计呈现具体化、形象化,实现一种秩序美的形式,通过构成要素的搭配或独立展现而表达出来,这种秩序美给人的视觉上带来舒适感与平衡感。平面设计中的构成要素具有冲击力。平面设计的重点不是抒发情感,而是使用文字、图片、色彩和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在设计上突出主题的创意,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在设计时需要根据构成元素的特点表达出作品的创作意图,其目的是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目光。正常情况下人的审美观点会随着心理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审美观呈现多样化。因此,作为平面设计人员在设计作品时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给人一种较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平面设计中的构成要素具有艺术功能。在商业社会,平面设计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对商品进行宣传,为了增加宣传效果,在设计时要考虑到顾客的认可度,只有得到顾客的支持才能增加商品的销售,提高商业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美化商品,实现促销的目的。通过平面设计刺激商品的销售,促进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商业市场的多变性,同时也推动平面设计的发展。
二、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
1.文字元素的构建
文字是一种静态语言,它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在平面设计中,采用不同的文字可以设计出不同风格的作品,达到不同的审美效果。现在文字设计的主要方式是采用艺术化、多元化、个性化、意象化的手法形成视觉图形。同时,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行创新,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组织文字元素进行艺术创造。现在人们的审美观在不断提升,设计人员要探索文字艺术的表现规律,适应人们的审美需求向多元化发展,文字设计要取长补短,成为情感传递的平台。文字具有识别功能,因此,设计人员要在此基础上与表现形式相结合,使阅读文字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情感的存在,更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人员要利用文字的特殊图形魅力,丰富文字的设计形式。在平面设计中,文字能够提升作品的感染力,而文字的颜色、大小、字体等都能增强作品的渲染力,设计人员要用愉悦人心的文字设计,唤起人们的审美意识。
2.图形元素的构建
在平面设计中,图形元素具有较强的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的特征。设计人员在构建图形元素时要注意构图的层次感,要在设计中突出作品的重点,用其他元素作为陪衬,达到烘托作品主题的层次效果。构建图形元素时要避免发生喧宾夺主的情况。增强图形与元素的层次感,突出作品的主题,给观赏者一种主题鲜明的感觉,增加视觉效果。设计人员在构建图形元素时还要注意构图视觉牵引,图形元素具有较强的视觉牵引功能,因此,在进行平面设计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视觉牵引是通过合理搭配图形色彩,激起人们对自然色彩的幻想,进而产生对应的感官刺激。比如,在饮料或者面包上使用橙色包装设计,能够引起人们食欲上的刺激,这就是构图的视觉牵引作用。
3.色彩元素的构建
在构建色彩元素时,要注意色彩与图形之间的相互协调。色彩与图形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通过色彩可以展现出图形的魅力,而图形又可以烘托色彩的魅力,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色彩可以作为图形的底色或者是背景,色彩需要底色的衬托才能表现出设计的价值。在设计中需要把握好形状,根据形状的特点选择相应的色彩,使色彩能够更好的表现图形。比如,在设计民族图案时,可以根据我国民族的特点,使用龙纹图腾、云纹、剪纸等图形,然后在色彩上搭配具有民族特点的中国红,或者明黄,凸显民族特色与风格。另外,在构建色彩元素时还要注意色彩与内容的统一。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内容是为商品提供服务,如果在色彩构建上没有围绕商品内容展开,则失去设计的意义,无法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色彩的表现具有心理学特征,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比如红色代表热情、白色代表纯洁、黑色代表肃穆等等,因此,色彩与商品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要求设计人员要重视色彩与内容相一致的构建。同时,色彩的构建要服务于市场。不同的消费群体对色彩有着不同的认知与感受,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儿童喜欢色彩鲜明、跳跃,成年人则喜欢沉稳、含蓄的色调,在地域上也存在色彩认知的差别,南方喜欢素雅,而北方喜欢浓厚。设计人员要考虑到色彩的倾向性,使平面设计作品的色彩设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市场。